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需要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需要构建起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关键路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不仅要激发科研人员从事创新创造、服务创新的活力,还要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培养投身创新的学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具有积极的情感状态、高度的自我成长动机、众多的适应性应对策略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例如,积极心理品质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可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切实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推动他们持续地进行创新实践;可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可促进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创新项目。

  对此,高校想要培养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首先应重视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挖掘每个学生个体的特质和优秀品质,不以成绩论英雄,以提升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如部分艺术类学院坚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自我成长;部分传播类学院坚持阳光引导计划,构建“朋辈育人”体系,加强“幸‘胡’不‘楠’”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用浅显易懂的话讲述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知识部分管理类学院依托心理辅导站“心理危机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室”,通过全院教职员工协同联动、四大支持主体的合作联盟,构建自助、互助、专业帮助、社会支持相配合的全员心理育人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以,高校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路径。

  一是加强课堂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课堂教育,可加固学生安全底线,多重保障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呵护学生们健康成长。例如,建设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引导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助力大学生预防缓解心理问题等;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开设《幸福心理学》《爱情婚姻心理学》《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生活适应团体》等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方面的方法。构建“自信心提升”工作坊、“哀伤疗愈”工作坊、“快乐心理提升”工作坊等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进行心理辅导、提升自我认知水平等。

  二是开展校园心育活动。技能需要训练,情感需要体验,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会自然形成,也不是在说教中建立,一定是在各种活动中建构。因此,高校应通过建构一系列的校园心育活动,推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等。例如组织平板撑PK赛活动,利用运动改造大学生大脑,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同时,帮助大学生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身心双健;开展心理“韵”动会,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团训活动中,激发个人的无限潜能,增强的集体责任感、积极合作意识;举办文艺活动,让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吹拉弹唱跳等多种形式释放自我,以及通过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文艺活动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阳光心态,使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获得“心流”体验、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是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工作的“预演”形式,是帮助大学生增强技能、锻炼心理素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以,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将自己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利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申请学校课题、参加“三下乡”活动等,在实践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解决问题中磨炼自身意志,在实践受挫中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在实践成就中消除负面情绪,从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四是联合家庭教育。家庭作为学生心里的避风港,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在推动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一方面,高校、社会教育组织等可为家长开设心理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等课程或讲座,帮助家长重树家庭教育观,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继而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方式,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里动态,感知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予以疏解,从而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联合家长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与学生积极讨论具体问题中的感受、想法、计划、行动及预期,启发学生回忆以往成功的经验以及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用肯定与接纳唤醒学生的行动力与坚韧意志,敢于直面问题并采取行动,鼓励学生在正视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积极的心理。

  五是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教育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一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其思想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极大的收到了网络信息的影响。是以,高校应占据互联网这一科技高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拓宽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学校官网、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实时推送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信息内容,促使大学生从中收获正能量,淡化消极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

  整体而言,培养与维护大学生学生的积极心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课堂、校园、实践、家庭、网络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在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的当下,高校应进一步融汇积极向上的理念,践行昂扬奋进的行动,共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


乐鱼官网入口

上一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下一篇:525学生心理健康日这些心理健康知识你知道吗?

关闭

乐鱼官网入口.(china)导航登录客户端  哈尔滨市香坊区电碳路65号   黑ICP备06003731


乐鱼官网入口